yabo网页版今年5月,习对进一步做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新时代新征程,要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,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,提高治理能力,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,持续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服务保障。
赫章县白果街道石板河村,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,21世纪以前,不通路不通电,几乎是一个“与世隔绝”,被大山封闭的村庄。从1999年到2002年,全村老少齐上阵,用钢钎大锤在绝壁山崖上,硬生生打出一条通往外界的“挂壁公路”。从“毛石路”到水泥路,二十多年来,石板河村修路管路爱路护路,依靠挂壁公路,因地制宜发展产业,不断提升村民收入,将曾经封闭落后的村庄,建设成如今美丽乡村,为助力和美乡村建设、推动乡村振兴、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,提供一个鲜活例证。
吃过晚饭,石板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杜永朝习惯到村里转转,一边磕瓜子,一边唱着歌。等瓜子磕完,这首《九月九的酒》不知道又重复唱了多少遍,他把瓜子壳扔到路边垃圾箱,掉头回家了。
宽阔的大马路,路灯照得地面明晃晃。杜永朝说,20多年前,石板河村没有路,也没有电,山高坡险,外出的人都不愿再回来。
山峰耸立,山壁陡峭。用当地人的话说,整个村子就像一只“簸箕”,四面环山,只有川沟大岩的“簸箕口”,能看到山外的世界。没有通往外面的大路,所有生活生产物资全靠人背马驮,爬山过河。
破碎的土地,低效的种植技术,无法补足的肥料养分,石板河村种出来的庄稼让人望天长叹。收割的玉米,一只手就能捏起五六个,只见玉米棒,不见玉米粒。
1999年一个喜庆的日子,一位老人80大寿,请了两个村民牵着马出山采购物资。等到日落西山,倦鸟归巢,仍不见村民回来。
直到夜幕才见两人身影,原是归来的时候路过梯子岩,马儿踩滑,连带着物资一起摔下悬崖,马摔死了,物资摔毁了。
“不行,不能让这大山把我们堵死,为了子孙后代,我们也要冲出去。”夜里,仍有未离开的村民,大家聚在屋子里,围成一圈,老村支书王连科满面愤慨。
听着说要修路,村民们情绪高涨,满怀激情,向两位村干部央求。彼时,那群人还年轻力壮,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,恨不得立马提起大锤到崖壁上敲上两锤。
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,却怕穷的村民们,受够了大山的封锁,凭着手里的钢钎錾子、铁锹大锤,开始改变命运,誓要在悬崖峭壁上“刨”出一条活路来。
用了近三年的时间,村民们开辟出一条总长6.8公里的进村公路,其中最惊险的“挂壁公路”穿悬崖而出,有480多米,仿佛崖壁上开裂出一道疤痕。
公路开通那天,庆祝的村民排起长队,欢呼雀跃。没有酒,村民们就喝水庆祝,山涧流淌的清泉清甜可口,村民一瓢接着一瓢,水也让人陶醉。
老人们互相搀扶,一遍又一遍地走在新修的路上,兴奋得不知疲累。一名80多岁的老人腿脚不便,强撑着走到离家一里开外的山壁岩石上,远远眺望悬崖峭壁上的裂痕,流下激动的眼泪。
村民史洪琴站在自家还没修完的房子前,望着碧蓝的天空。“开举,路终于修通了,你在天上看到了吗?”站在院子里望着“挂壁公路”,史洪琴泪水长流。
史洪琴的丈夫殷开举当年在修建公路时,发现头顶有石头掉落,他连忙摒开村民,自己却被大石头砸中,再也没有醒来。
“我今年59岁了,他还在39岁。”双鬓斑白的史洪琴轻轻擦拭着丈夫遗像。埋葬了殷开举后,史洪琴加入了修路行列。尽管支书村长还有村民们强烈反对,她依然出现在工地上,不为别的,只为完成殷开举修路的梦想。
路修通了,村民们牵着马,往返于山里山外,昂首阔步唱着歌,再也不怕山路险。家家户户开始翻修新房,水泥砖房逐渐替代茅草屋。
石板河村村委会委员金文章家的房子,就是牵着马一趟一趟驮来物资修建的,他对马有深刻的感情。“我家修房子,物资物料全靠马儿驮回来。”金文章回忆。
后来“村村通”路面硬化工程让“挂壁公路”又大变样,村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,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、三轮车,直接将车开到自家院子里。
2019年,金文章看着村民新买的三轮车有些羡慕,他忍痛割爱,卖掉了他喂养10多年的马儿,买了一辆三轮车。
卖马那天,马儿仰天嘶鸣,金文章双手环抱着马脖子,一遍一遍地安抚着马儿。良久,马儿才停歇下来,跟着买家离去。望着马儿被牵走,金文章甩开一把热泪,转身进屋翻出烈酒,一饮而尽,醉了两天。
“老大,村里新修建的公路通了,现在回家再也不用爬‘简家冲子’和‘梯子岩’了,大家都回来了,你什么时候回来?你妈很想你……”
2003年,出门打工多年不曾回家的杜永朝收到父亲的来信,得知家乡的路修通了,随即收拾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。
没通路之前,车子只能开到现在的白果街道集中村,再走路回家,要两个多小时。在集中村下车后走在新修的公路上,这次杜永朝到家仅用了一个小时。
路修通了,石板河村的村民们仿佛是扯断了一直扼住他们咽喉的手,所有人都畅快地呼吸,然后开足马力埋头苦干。他们决心要吃饱吃好,脱离穷困。
村民们从山外拖来肥料,一层一层地覆盖在庄稼表面,有了肥料营养,农作物像人一样,越来越精神。“大家买来优质良种,搭上肥料,那苞谷生长得快赶上小手臂一般粗细。”老村长唐仁文乐呵呵地笑。
穿过“挂壁公路”,沿着公路主路走,第一户人家就是村民王美仙家。王美仙经营了一家小杂货店,店里就卖日常米面粮油等生活物品。
“要说村里最先奔富的人家,应该就是我们家了。”聊天中,王美仙自豪地说。早在路未通之前,王美仙就赶着马匹,带起村里的汉子一起,外出驮运物资。
夜里三点,皓月当空,梯子岩下流水“哗啦啦”作响。“叮铃、叮铃”,清脆的马铃声从村子里传过来,逐渐清晰。
王美仙的“马帮”出发了,行走在夜色中,她在最前面。翻过梯子岩,流水声在身后渐渐消失,耳边只有马铃声响彻山野,天边泛起了鱼白。如此往返,一天能跑三趟。
村里的生活物资就是王美仙这样一趟一趟往返山里山外运来,再销售给村民。后来修路时,王美仙也牵着马匹,一趟一趟帮忙运开山需要的雷管炸药。
如今她再也不用赶着夜路去驮货,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。她还与丈夫搞起了养殖,家里养了70多只羊,6头牛,11头猪。
吃过早饭,王美仙的丈夫赶着牛羊上山,饿了就取出王美仙准备的饭菜吃,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,王美仙在家照看小卖部和猪鸭鹅等家禽。
去年,王美仙卖了10多只羊,挣了三四万块钱。全都是在家里谈好价钱,直接从山上赶下来,装上货车沿着挂壁公路出山去。
“如今我家两个孩子都工作了,不夸张地说,全靠搞养殖才供两个孩子完成学业。”王美仙还准备明年再多养几头牛。
村里另一个养殖致富能手叫唐仁敬,他自制的烟熏腊肉,曾常常邮寄出山,给省外顾客寄去。
见到唐仁敬时,他正在手机上翻看养猪的视频。“山清水秀、树林茂密,林间野生中草药不计其数,村里养猪天然优势大。”唐仁敬说。
即使去年养殖场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,让他损失惨重,却没有打击到他大力发展养殖业的豪情,今年他又新购入了一批种猪,在养殖业的路上继续前行。
自挂壁公路改扩建后,唐仁敬还经营过农家乐,他自制腊肉销售便是因为当时得到游客夸赞。他得到启发,不再销售生猪,自己熏烤腊肉卖,提高养猪附加值。
一路通百业兴,不断变化发展的道路交通,解放了石板河村村民发展的勤劳之手,石板河村因地制宜,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,带领村民发展种养殖业,辐射带动农户212户,实现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。除此之外,少数民族蜡染、旅游等产业也渐渐扶持起来。
2002年,石板河村才有通向山外的大路,但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,无路无电的石板河就已经在村里办起了小学。
同样是人背马驮,村民不辞辛劳从山外运来水泥砖石,在一座山头上修建了9间平房,为全村的读书娃搭起遮风挡雨的地方。
村里大部分的村民都曾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,最多的时候,学校有学生四五百人。
1987年,金文章考上当时的白果中学,徒步走了5个小时到镇上去取录取通知书,看着泛白的纸上印着自己的名字,金文章热泪盈眶。
求学的路不容易,冬天金文章与同村好友裹着一床破洞床单,冷得瑟瑟发抖,家里背来的苞谷面就着清水煮洋芋,挨过了一顿又一顿。
家里穷,初中毕业金文章就辍学了,去了隔壁乡的锌矿厂背锌矿,挣了钱又如数交给母亲。
1997年,石板河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闵诗学初中毕业后,回到石板河小学代课,从山顶的老学校到河边的新学校,21年的代课生涯里,闵诗学见证了石板河小学的变迁,也看到了石板河村教育的巨变。
“村里有一户人家,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供出了6个大学生,子女全都成才,国家政策、社会帮扶、家庭不懈奋斗,让贫穷不再是学生求学之路的拦路石。”闵诗学说。
如今,山头的教室早已不在,石板河小学搬到了河边,绿荫掩映,流水潺潺,篮球场、橡胶操场可以任学生嬉戏玩耍,色彩斑斓的校舍更加充满活力。
学生们清晨迎着朝阳而来,中午在学校吃过营养午餐,便在教室享受午休时光,下午放学再追光而去。还有的家长直接将车骑到校门口,接送孩子上学。
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条件,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县城学校,每周开车接送。还有的直接在县城租下房子,陪着孩子学习。
史洪琴正在给孙女准备下学期开学需要的物品,由于学习成绩优秀,邻近的完小有老师打来电话,希望将孩子送过去上学,教学条件更好。
“学校里可以住宿,即使不住学校,我每天骑车接送也方便,来去也就40分钟路程。”史洪琴心中欢喜,家庭原因苦了孩子,让孙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,将来飞向更广阔的天地,也算一种补偿。
如今,石板河村有在读博士生一名,有两名研究生,大学毕业生45名,每年村子里都会有进入大学的学生。“不比吃不比喝,只比谁家读书郎多”成了石板河村新风气。
“把这条路管护好,就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去年,石板河村护林员黄启贵与他的哥哥、石板河村“挂壁公路”护路员黄启富角色交换,如愿成了护路员,担起“挂壁公路”的管护工作。
每次扛着扫帚铲子,管理卫生,清除障碍物时,黄启贵总是会想起曾经修路的日子。“那是一段年轻的岁月,我们的梦想是走出山去。如今梦想实现了,我要管好大家的‘梦想之路’,让子女沿着‘梦想之路’走得更远,飞得更高,让挂壁公路更清洁,村子更美丽。”黄启贵心中充满期待。
一路连接山外,一步跨越千年。如今,石板河村民凭着“不畏艰险、战天斗地”的精神,毅然朝着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。
随着民族婚俗渐渐成为游客体验的文旅产品,4月18日至21日,黎平肇兴侗寨举办丰富多彩的谷雨节活动。